“她把整个心灵献给了孩子”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17-08-26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去世前两个月,袁瑢还在研究上海即将用于新学期的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。网络图片

    本报上海8月25日讯(记者 董少校)“前天晚上得知袁瑢老师去世的消息,我非常伤心,她的离去是全国小学语文教育界的损失。她遵循识字规律,把学生当宝贝,这些精神值得年轻教师传承下去。”全国教书育人楷模、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今天说。

    小学语文特级教师、上海市实验小学名誉校长袁瑢,因病于8月23日在上海逝世,享年94岁。她曾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、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,受到刘少奇主席接见,被誉为“共和国语文大师”。

    袁瑢,这个名字也许并不响亮,但对众多语文教师来说却不陌生。她1950年参加工作,执教生涯长达半个世纪。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重视教师教、轻视学生学的情况,她较早尝试“一导二帮”的做法,引导学生举一反三,有效地学习,“提高识字效率,加快识字步伐”和“加强基础,培养能力,发展智力”等取得显著效果。她在实践中形成了“细、实、活、深、严”的教学风格,摸索出一套小学语文教学规律,为小学语文教学作出了卓越贡献,堪称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泰斗级人物。

    于漪和袁瑢有着几十年的友谊。年轻时她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曾去实验小学听袁瑢的课,与她切磋。“我第一次去学校找她时,已经放学了,她在给学生辅导功课,我等了很长时间。她对学生的耐心给我很深的触动。”于漪回忆说。

    用心灵感染心灵,是袁瑢的教育追求,她言传身教,为学生带去一生受用的教育。2016年她曾讲过一个值日生打闹的故事。一次放学后,几个值日的男同学在教室里跑来跑去打闹,一个人把讲台上的一摞作业本弄倒了,非常慌张。另外几个学生就跑去办公室找袁瑢告状:“那个谁谁谁闯祸啦!”

    袁瑢来到教室,看到那个男生在捡作业本。她叫来告状的几个男孩子,帮他一起捡。她告诉学生们,轮到值日的时候不应打闹,要认真完成轮到自己做的事情;看到同学把东西弄掉了,第一件事不应该是去告诉老师,而是要帮助他一起把东西捡起来。一件小事的处理,体现了袁瑢的教育智慧。

    “对孩子要善于沟通,要对他们有耐心,特别是年轻老师,要善于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,给予引导。”上海市实验小学团支部书记、体育教师万张燕清晰地记得,青年教师们去袁瑢家中拜访时,得到了这样的教诲,她也一直铭记于心。

    “细、实、活、深、严”五个字浓缩了袁瑢一生的教育思想。上外—黄浦外国语小学校长张雅敏对一堂30年前的公开课记忆犹新。当时她参加工作不久,在课上讲解一篇习作例文,总结其中的四五个优点,要学生在写作文时学习。一些听课的老教师反馈,这堂课上得很成功。

    “但是袁老师告诉我,一堂课要让小学生掌握这么多内容,他们怎么能消化得了呢?把一两点讲实讲透,带学生深入领会,就很不错了。”张雅敏说,她从此对袁瑢倡导的“细、实、活、深、严”有了更多一层理解,如今依然受益。

    在名家云集的公开课上,学生回答问题时忽然卡住,怎么办?张雅敏当初的做法是替学生说下去,化解尴尬场面。作为张雅敏的导师,袁瑢分析:“老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,不要怕冷场,你要让他勇敢说下去,充分表达,然后因势利导给予启发。”张雅敏说,这体现出袁老师是站在学生立场上,教法非常高明。

    在于漪看来,袁瑢的识字教学非常有特色,严谨而科学。“她提出字不离词、词不离句,在一定语言情境中识字,这符合小学生识字规律,适合儿童心理特点。”

    退休后,袁瑢继续为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潜心研究,尽心培养青年教师,年过七旬还在教室里听课。她教导老师们保持对于新事物的热情,再传递给孩子,她本人也活到老,学到老,晚年学会使用iPad,吸取网上的新知识。

    上海市实验小学校长杨荣说:“袁瑢老师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学生,真正做到了‘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’。她执着探索语文教育规律,形成了‘细、实、活、深、严’的独特教学风格,她的教育理想引领着实验小学的发展,影响了整个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界。”

    “袁瑢老师爱孩子,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不遗余力。把她的教育思想总结出来,传承下去,就是对逝者最好的安慰。”于漪说。